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推动经济转型与技术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人大代表王渊指出,近年来,我省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但主要集中于海外人才、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对于中端人才及蓝领人才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王渊说,企业发展仅靠个别的高端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中端人才及蓝领人才才是企业管理、技术提升的具体实施者,是企业效益的直接输出者,是企业进行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大量的引进、培养、留用中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掌握先进制造技能的蓝领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我省人才开发的重点。
省人大代表梁淑仙认为,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山西培养了大量的有思想、有技术、想干事、能干事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但是由于既往条件的限制,使大批山西本土专家不能在这片黄土地上施展才华;而同时,又有众多山西人才在各地为祖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省人大代表张建华也对山西人才外流现象感到痛心,他在调研中发现,山西各市短缺的重要人才流失严重。比如建筑学专业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优秀建筑设计师的严重流失,已导致我省设计单位的建筑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严重下滑。
对此,张建华建议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范人才继续流失。要制定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将企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为他们提供各种岗位和实际机会,不断激发工作热情,解决他们后顾之忧,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发展,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王渊认为,人才是趋利流动的,只有出台更广泛的、更具吸引力、普惠型的人才政策,才有可能将本地人才留在山西、将外地人才引回山西,为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他建议首先要不断扩大人才的内涵。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行普惠型的人才引进政策,就是要把在企业担任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岗位的中层人才,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高级工以及技师、高级技师的人才,企业招聘的全日制一本以上学历的后备人才纳入中端人才的范畴;把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初级工、中级工以及一线生产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纳入蓝领人才的范畴。
此外,还要加大对本土企业引进与培养中端人才、蓝领人才的扶持力度。王渊具体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设立招聘服务费补助资金。企业在各类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或通过专业招聘网站、专业猎头公司等渠道招聘员工,建议按当年度招聘服务费50%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招聘服务费标准根据当年的市场水平确定。
二是设立人才引进补贴资金。企业当年招聘的高、中端人才,与企业签订2年以上工作合同,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并参加工作地社会保险的,建议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每人1000元、2000元、5000元、1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不限户籍。
三是设立新员工培训补助资金。企业为新进员工进行培训,一次培训人数达到30人以上,培训时间达到20课时以上,且接受培训员工稳定就业2个月以上的,建议按2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一次性补助。
四是设立人才培训补助资金。企业组织高、中端、蓝领人才进行在职培训,一次培训人数达到30人以上、培训时间达到30课时以上,且接受培训人员参加工作地社会保险的,给予企业1万元/班的培训补助。
五是设立外地人才落户补助资金。为吸引外地人才到企业所在地安家落户,长期发展,建议出台外地人才购房优惠或租房补贴政策。对在工作所在地无住房、购买首套房的各层次人才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本报记者 杨文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