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三晋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敲起欢庆的锣鼓、奏响丰收的唢呐、舞出舒心的秧歌,2000多万三晋农民欢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踏着轻松的脚步、品尝着新鲜的瓜果、体验农耕的乐趣,3700万山西人民共同体验丰收带来的愉悦。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真正变成了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
自今年起,每年农历秋分将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从九月上旬到现在,全省各地以“喜庆大地丰收、弘扬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农民主体、因地制宜、节俭热烈、开放搞活的原则办节日,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广大乡村举办了喜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200多场次。
庆丰收晒丰收粮果满仓
9月21日晚,我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太原市小店区华辰农耕园盛装启幕,副省长陈永奇与种植大户王永强、劳动模范刘虎虎、新型职业农民班保胜共同按下山西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启动球。至此,全省拉开了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大幕。
全省农民欢欣鼓舞,用丰收的果实庆祝自己的节日。
被誉为“华北辣椒第一村”的忻州市忻府区高城乡高城村,辣椒喜获丰收,一股辣椒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一堆堆红辣椒在厂区内堆成了小红山,映红了一张张加工剁椒的笑脸;阳曲县10万亩谷子进入收割期,种植大户白俊义和他的合作社队员,每日开着机器忙碌在谷子地里;阳高县“西红柿红了”蔬菜嘉年华活动现场,大白登镇福泉移民新村村民张启利高兴地说:“移民新村全部配套了产业,户均一栋棚,今年仅此收入八九千元,相当于过去种20亩大田一年的收入。”太谷美宝山庄,一串串鲜红的辣椒、一筐筐馋人的红枣、一株株沉甸甸的高粱……树枝上、院墙上,到处都是人们收获的粮食、瓜果, 到处都是农民晒秋的场景。稷山县15万亩板枣喜获丰收,枣农们加紧晾晒、挑拣、储存、销售……
各种农民趣味体育比赛、农民书画摄影展、诗歌朗诵会、特色美食节、农机具展等特色活动,全方位展示了我省农村改革的丰硕成果,展示了新时代的农业新业绩、农村新面貌、农民新风尚。右玉县马营河村举办以“庆丰收”为主题的首届手机摄影大赛、戏曲表演和庆丰收迎佳节火锅宴、中秋赏月歌舞晚会等系列活动;潞城县“摸石头过河插秧苗”趣味比赛,吉县“巧手都来削苹果”,闻喜县“美丽乡村收获忙”等活动紧扣农事、农趣、农情,不仅展示了农耕生活乐趣,更展现了当代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农民们自编自演舞蹈、自弹自唱歌曲、自创自玩趣味运动,在秋日的阳光下舞出春华秋实的丰收景象,唱出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趣味横生、欢快热烈、喜庆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到莫大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话丰收颂丰收城乡同乐
城里人也爱上了农民丰收节!
国庆黄金周,不少举家出行的市民来到了汾阳贾家庄,这里正在举办第二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暨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人们在这里感受崭新“贾街”、赏民俗文化、品尝特色美食。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现做美食吸引了诸多游客驻足品尝,带着泥土清香的核桃、红枣、红薯、土豆等新鲜农产品勾起了看展市民的购买热情,红枣、葡萄、小米粥、连翘茶等让市民们吃饱喝好,丰收节成了全民的狂欢节和购物节。
在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演绎了一场“康熙皇帝”南巡驾临中道庄丰收有感、赐宴“八八”与民同乐的场景。上千名游客分坐在100张餐桌,品尝极具当地特色的“八八宴”欢度首个丰收节。阳城烧肝、特色水晶猪头肉、甜饭等美食一一上桌,游客们一边品尝,一边欣赏着《南巡歌》等精彩节目。郑州的赵先生领着一家4口趁着中秋小长假来这里游玩,对“八八宴“连声叫好。
借着丰收节的机会,乡村旅游、乡村美食、农耕文化火了一把。
首届农民丰收节的到来,也为长治市襄垣县小垴村越来越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添了一把柴。市民来到这里参加农民的庆祝活动,乐享田园生活,品鉴农家美食,体验农耕乐趣。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的临汾市安泽县飞岭村人山人海,直径8米的“超级月亮”升上天空,五光十色的灯光将人们带进了童话般的梦幻世界,绚丽多彩的光影舞动艺术灯光秀,给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来安泽工作仅仅4个月的电力系统干部袁金荣告诉记者:“这里真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长治市的炎帝农耕文化论坛,展示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和上党文化的独特魅力,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胡伟斌博士发布《长治现代农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山西(忻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杂粮产业博览会以“兴科技、树品牌、强产业,庆丰收、广交流、共发展”为主题,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山西省杂粮产业发展论坛、忻州市杂粮精品展示推荐活动、山西杂粮科技成果展示宣传等活动。
“喜在中国善行天下”中国曲艺名家新秀来到大寨村红旗广场慰问演出,为大寨的乡亲们送来了节日的真情问候;在沁水县树理广场,连续4天举办3场曲艺说唱展演和一场名家新秀汇演,长子鼓书、石楼三弦书、陵川丝弦书、高平鼓书、阳城中庄秧歌、潞安大鼓等当地群众熟悉的曲艺形式纷纷登场,《我家不是贫困户》《谷子好》等节目用乡音来讲故事,为丰收节添彩、为老百姓添乐。
谈丰收签丰收红火对接
丰收节不仅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播种机”,更成为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城的“助推器”。
大同黄花、阳曲小米这些品牌农产品在丰收节上大放异彩。在9·17淘宝丰收购物节上,淘宝主播助力阳曲小米,阳曲县长全程参与直播,不到一个小时销售突破2万单,所有产品全部售罄,销售额达70余万元。阳曲展销会两天就销售260万元,签订意向订单8000万元。“大同好粮·京东云州首届农民丰收节”通过与京东集团签署“互联网 ”乡村振兴合作创新框架协议,打造全国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京东无界零售快闪店与大同市农特产品合作,以年轻“食”尚的无界零售体验方式推广大同市优质农特产品,将扶贫、原产地与年轻潮生活完美融合。
第二届长治农合发展博览周汇集省内外200多家优秀农民合作社、1200多种优质农产品,现场达成销售协议35项。山西(忻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杂粮产业博览会期间有12个项目成功签约,有4个签约项目涉及资金累计868万元。忻州粮忻谷都杂粮交易有限公司与山西三安公司、深圳市前海宏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中翰华粮(天津)粮油贸易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第二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暨首届农民丰收节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79.15亿元。
丰收节给农民带来的是客流,是广告效应,是品牌价值。通过丰收节搭建的平台,生产者与消费者、农民与市民零距离接触、近距离牵手。农产品赢得了市场、客户抓住了商机、农民得到了实惠。
丰收,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解,也是对农业蓬勃发展的礼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正在缓缓落下帷幕,但丰收的故事和喜悦仍在继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农业变得更强、农村变得更美、农民变得更富,让丰收的喜悦溢满三晋大地。本报记者 王秀娟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