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为继续宣传好国家法治建设工作,推动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主动树立宪法意识,近期全国各地正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日系列活动。
依法治国是国家基本方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着党和人民的根本意志,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各项活动的根本指南。因此,宪法所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无可比拟。当前,人民群众对宪法的重要地位、重大意义和显著作用的认知还不够科学全面完整,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旨在以宣传日的形式,广泛弘扬宪法精神,提高宪法认知程度,树立崇尚宪法的普遍意识。
宪法宣传要多举措。单一的灌输式讲授已与时代发展相悖,各相关单位可以以举办宪法专题讲座、日常维权咨询、典型案例解读等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生动展示、以案释法、警示宣讲等多种方式,提醒人民群众从日常事、身边事逐步激发了解宪法、认识宪法、学习宪法的自觉性。通过互联网络等方式,制作引人入胜的动漫短视频等多媒体产品,开设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话题热度、激发学法热情、提升普法效果。
宪法宣传要接地气。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离不开法律,但同时又是法律意识最弱一环,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宪法精神向基层延伸,决定着宪法宣传的具体成效。因此,我们在宪法日开展的各类普法活动,必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拒绝枯燥乏味、拒绝低级浮夸,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式,为群众解决身边法律困扰,提供法律帮扶,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之于自身的巨大作用,督促其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形成用法律武装头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意识,使法律思维深入人心。
宪法宣传要广动员。宪法宣传不是某个单位或者部门的事情,普法工作有益于各方各面,理应得到各方各面的广泛支持。作为政府部门特别是涉法部门,应当积极借助宪法宣传日这一契机,大力宣传涉及本行业本系统的相关法律基本知识,与宪法宣传互为补充。作为社会各阶层,应当积极主动提供各类资源,为宪法宣传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作为公民个人,应当借助宪法宣传日的到来,真正参与各种宣传活动中,提升自身法律意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学习宪法虽是严肃的话题,但也应避免说教式灌输,在形式载体上积极创新,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推动宪法走进千家万户,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成钢)
转载于: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