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昭馀祁”,今遗世泰湖。地处文水县境内的世泰湖湿地公园,为汾河流域“昭馀祁泽薮”的湿地遗存,水域面积800余亩,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汾河腹地的西岸。这里碧波荡漾、鸟飞鱼跃,好似一片北方的“江南水乡”。9月9日,记者到访时看到,景区游人如织,各得其乐。然而,就在多年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河滩里长满了杂草,足有一人多高。”世泰湖湿地公园西靠刘胡兰镇王家堡村,村民王学元向记者回忆起昔日情景,仍历历在目。“2007年之前,这里还只是汾河截弯取直后形成的一片河滩洼地。先是有村民承包下来蓄水浇地、围湖养鱼,后来因种种原因,无人管理蓄水,好好的湿地就这样撂了荒!”王学元说。
正当此时,镇里领导找到了张立安,想让他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来“挽救”这块宝地。
此时的张立安对世泰湖的情形早有耳闻。他不希望大好的河滩湿地就此消失,更梦想着早日能再看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张立安毅然投资入股,开始了他的拓荒之旅。
然而,就在张立安下定决心追逐梦想,投入景区治理开发之时,却遭到了不少亲朋好友的反对,可张立安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对世泰湖的前期治理在一个炎炎夏日全面展开。清淤、挖坑、修围堰,大车进不了河滩,周边好几个村庄的农用三轮车被调集过来。头顶烈日,再加蚊虫叮咬,张立安带领着工程队大干两个月,到国庆节当天将世泰湖蓄起了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世泰湖的各项基础设施快马加鞭开工建设。张立安几乎倾尽所有,甚至将自家房子的门窗门板都投入到了景区。虽然经历两次鱼类翻塘事件,经济损失惨重,张立安却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投入世泰湖的治理与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想只要用心打造好风景,不愁没有前景。”张立安不无自豪地说,作为汾河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精心打造,世泰湖已初步形成集蓄水灌溉、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如今的世泰湖,已经成为汾河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旅游运营的典范。每年补给地下水源约60万立方米,周边地下水位上升明显,湖区野生鸟类也逐年增多。得益于世泰湖每年提供的水源灌溉,王家堡及周边村庄数千亩的庄稼和瓜果长势良好,旱涝保丰收。
然而,张立安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正筹划着依托世泰湖打造一条汾河文化长廊和民俗一条街,将汾河丰富多彩的鱼文化与民俗展示给世人。
七百公里汾河水,犹似银河落九天。张立安满心期待,随着汾河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推进,在家乡30公里的汾河沿岸,有更多像世泰湖一样的湖泊明珠被一一擦亮,一个崭新的“昭馀祁泽薮”在汾河腹地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梦想逐步照进现实。本报记者 刘瑞强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