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半年,149家景区基本完成“两权分离”或创新经营机制。这一全域性改革,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完善山西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夯实了基础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山西旅游业正处在深度改革的当口。
近两年,省委省政府布全局、谋未来,不断扩围“改革清单”。与其他改革一样,旅游改革进入深水区。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一直是我省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使景区市场化程度难以提高。
惟有改革,才能开创新局面。景区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覆盖全省149家景区,从深度改革起步,寻求转型升级新动力。这既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山西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过半年努力,改革基本完成“两权分离”或创新经营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有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经营机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改革之于景区,犹如“松绑”,为接下来的腾空起跃积蓄更多力量。
有资源优势,但没有产业优势,核心问题就是体制机制不活
一直以来,对于旅游资源,山西人有着优越感。但是,资源优势并没有成为产业优势。
受老天眷顾的西太行,拥有太行山上最美的风景。可在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山西依然难见太行山水的上乘之作。而一山之隔的河北、河南,成功申报了5个国家5a级景区,用另一半的山水迎客天下。
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放不开,使得旅游业的发展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我省景区以文物类为主,多为政府部门直接参与经营管理,集所有权、经营权于一身。景区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种弊端显现。
149家景区中,事业单位79家、国有企业16家、民营企业37家、集体企业17家。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由行政、事业单位掌控着核心资源。
景区行政色彩浓厚,非市场化管理偏重,缺少竞争,遑论发展,这也是迄今没有一家上市企业的主因。“改制之前,作为文物单位,即使简单的管道铺设,等审批手续下来,可能已错过了旺季。”榆次老城总经理王向东说。
经济价值不能充分体现,景区经营效益难有起色,影响着山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改,痛下决心改。减少行政干预,把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还给市场,从而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主体。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和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布局启动一批重大改革。文化旅游业首推景区体制机制改革。
《关于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迅速出台,限期半年落地,要求以重点国有a级景区“两权分离”为突破口,提升景区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体制机制问题掣肘旅游市场化,已影响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省旅发委主任盛佃清说,改革就是解放思想,解放资源,通过引进一批有理念、有实力、有活力、有品牌的战略合作者,加快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改革,不能停留在头痛医头的层面,关键是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山西东方国旅董事长常学峰,创业20年,见证了山西旅游发展,如今在新形势下谋求转型,创办了“少掌柜”在线交易平台,成功对接高端资本。“有此成绩,是竞争的结果。旅行社连接着景区,深知其对旅游业的影响。业界盼着改革,通过市场竞争把景区带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深化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着眼全局、立足实际做出的决策。这一次绝不是换个牌子,换个机构。一系列大动作,以问题牵引改革,在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
年初,省旅发委挂牌成立,使旅游部门管理视角进一步扩大、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释放出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积极信号。
各市委书记、市长主动扛起主体责任,围绕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的问题,推进改革创新工作。阳泉市娘子关景区改革,将行政区划重新调整,景区内4个村划归景区管委会管理。打破了行政壁垒,管委会职能更加专业、顺畅。
打破既有利益格局,重塑市场规则和秩序,难度可想而知。
这项改革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涉及面广,参与者众。改革初始,“官本位”思想强烈,改革动力不足,资产评估犯难,工作进展缓慢等等。
人是改革的决定性因素。该如何充分调动改革当事人的积极性?思想如何“通”,理念如何“转”?“领导干部和一线人员,既是改革推手,更是改革对象。这是改革的一大亮点。”盛佃清说。省旅发委组织了2期专题培训班,上百人在陕西曲江文旅集团对接新思想、新理念。
北部片区座谈会、中南片区座谈会、工作汇报会,省领导带队连续推进,找问题、摸难点,想办法、扫障碍。省旅发委多次召集小组成员单位走下去,协调解决管理权限界定、各类资产划分等关键性问题,63人的专家咨询组地毯式服务景区。
全省齐心改革的氛围越来越浓,等待观望者变成主动改革者。忻州、晋中、阳泉等市除了省政府确定的149家改革创新景区外,将改革景区范围扩大,“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改革的关键是落实。要因地制宜,改要改出亮点、改出成效
改革的关键看落地、看实效。在改革的坐标中,各个景区找准定位,谋求改出特色,改出亮点,改出成效。
大同市将古城、方特公园等资产整合,重新成立大同市文化旅游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运营机构由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构成。其中,大同旅游股份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培育,云冈、恒山、古城三家文化旅游公司作为开发运营的市场主体。
如大同一样,更多的景区确立法人主体地位,通过梳理资源资产,完成市值评估,为下一步融资创造条件。
关帝庙景区与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杭州朱古力影视传媒公司成功签约,投资1200万元制作动漫电影《武圣关公》。大禹渡景区由恒圣通集团接手,投入90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
过去,依赖门票经济,一旦经济下行,靠政府投入的景区建设难以为继。如今,产权关系明晰、责任主体到位、市场对接充分,即使经济低位运行,投资者依旧纷至沓来。华侨城、银泰集团、浙旅集团、乌镇集团等企业纷纷看好山西。
“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市场机制,投资者都会青睐,也反映出山西更好的营商环境。”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利锋说。
一批景区通过控股、参股、持股等股权多元化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促进旅游资源资本化、金融化、证券化。
今年以来,省政府已与8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山西文旅集团正式成立;省股权交易中心开设了全国第三家“文化旅游板”,首批13家企业成功挂牌。乔家大院景区不断优化股本、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股东由4人变7人,注册资本从4000万元增至1亿元。
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发展规模“小市”,本次改革也有了大动作。吕梁市碛口景区开发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改革中成功拍卖了部分经营权,激发了景区活力;朔州市的金沙滩景区由于资金等问题,长期处于半停滞状态,改革中与上海壬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怀仁金沙滩影视体验基地,景区生机初现。
如今,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但进展与省委省政府的期待、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仍然需要继续保持奋起直追的决心,推动山西旅游再上台阶。本报记者 岳晋峰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