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剧照一
演出剧照二
演出剧照三
演出结束后,演职人员谢幕,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放在心头的民生大事。10月24日至25日晚,大同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在太原工人文化宫连演两场,一句句暖心提劲的台词,脱贫路上一个个鲜活自强的人物,令观众潸然泪下,激起阵阵掌声。
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是2017我省文化扶贫展演剧目。这部深刻反映扶贫扶志、扶贫扶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题材的话剧深深感染了省城观众。很多观众含着泪对笔者说:“太给力了,太接地气了,演得就是咱身边的人和事啊!”
10月26日,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在省城召开剧目研讨会,该剧主创人员认真听取了有关专家和观众代表的建议,继续精雕细刻、不断精进,向着精品力作冲刺。
源自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样本
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该剧取材于大同市天镇县结合当地实际,以“天镇保姆”为劳务输出品牌,把当地妇女组织起来,进行保姆服务技能专业培训,以及“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敬老孝亲、明德惟馨”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天镇县扶贫办主任贾彪介绍,天镇县地处晋冀蒙交界处,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贫困人口4.66万人,占了全县农村人口的1/4,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农民全年只能种4个月地,有8个月闲在家里。没文化、缺技能、故土难舍、观念滞后,成为农民走出去打工的“绊脚石”。
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该县凭借“保姆输出”形成劳务品牌,实现了精准扶贫。全县3000余名贫困家庭的农村妇女经过专业培训,走进北京、天津、太原、大同,她们以自己的勤劳坚韧、淳朴厚道及娴熟的家政服务技能,赢得好的口碑。
目前,每个输出就业的农村妇女月工资在2500元至4500元之间,年收入可达3.5万元,分别相当于种植2座温室大棚、100亩旱地收入、饲养8头奶牛的收入。劳务总收入逾一亿元,相当于全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一个天镇的家政服务员能让一个农村家庭脱贫。
今年初“天镇保姆”上了央视新闻联播,黄土高原上的婆姨们走俏各地劳务市场。天镇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备受瞩目。
“十三五”时期,天镇县继续组织开展“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行动,拓展打造保姆、保安、保洁、护工“三保一护”特色劳务输出品牌,让特色劳务经济这条精准扶贫之路拓得更宽、走得更长、品牌更响。到2020年,力争劳务输出1万人,劳务收入3亿元,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将身边提振精气神的正能量搬上舞台
近年来大同市委宣传部和大同市文化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本土题材,先后将鲜活生动、体现时代精神,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搬上舞台,根据全国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创作的话剧《热泉》在全省巡演,走向全国,好评如潮。
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讲述了“天镇保姆”冯念念一家充满艰辛的进城路、自强不息的追梦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善良赢得尊重,摆脱了贫困,融入都市,艺术地再现了“国家政策好,心中有阳光,扶贫先扶志,贫困当自强,抓住好机遇,全民奔小康”的脱贫致富路径。
大幕拉开,南洋河村中年妇女冯念念的丈夫林耕田原来是一名煤矿工人,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失去了双眼,但冯念念没有因此悲观消沉,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坚持让一双儿女心无旁骛继续读书,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丈夫林耕田为减轻家庭负担,跟随一支盲人宣传队外出演出。
冯念念到北京后,在老教授廖思远家做保姆。廖教授的老伴惠若兰患有老年健忘症,对农村人有太深的偏见。冯念念以阳光坦诚的言行,包容了一切,精心照顾惠若兰,最终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赢得廖家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期间,念念的儿子林亮亮不忍心让自己的妈妈去当保姆,偷偷辍学来到北京打工,并在廖教授家与母亲巧遇。城乡的差异,使亮亮产生极度自卑。廖教授的孙女廖晶是个健康阳光的姑娘,在她的耐心开导下,亮亮重拾自信,俩人一起考上北航……
“精神不脱贫,永远是乞丐。”“扶贫关键是帮助贫困的人心里脱贫,一个人有了自尊、自爱,才能自食其力、才能自强不息。”“国家政策好,心中有阳光”“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太阳永远照在南洋河上。”……这部“台词很密、内容很硬”的现代话剧,深深戳动了观众的泪点:“咱们从南洋河畔走进北京,从抹不开面子到趟出了路子,从腰包鼓起来到腰杆挺起来。”每每演到此处,观众含泪鼓掌,台上台下情景交融。
演出了劳动者的自豪感,演出了山西人的自信心
在省城举行的剧目研讨会上,观众代表龚晋文说,在观看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时,我跟着剧情几度哽咽,冯念念、林耕田、林亮亮、林秀秀、林奶奶……还有保姆学校校长和盲人演出队的队员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蕴含在广大劳动者身上那么多的生活期许与热切希望。“保姆”作为一种活跃的城市潮流性职业,它不是旧时代伺候人的“下人”,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受到社会尊重、能够创造幸福的服务岗位,但这种观念与行为的转换,从劳动者本身到雇佣者群体,又是何其艰难。
省城观众苏林和说,太阳照在南洋河上,我想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党中央的扶贫决心和惠民政策洒满每一个村庄,照亮每一个家庭,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另一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站起来朝着太阳走”的信念,当下的举步维艰也许是一种砥砺奋进的催化剂。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是一部有声的文学作品,书本上的人物活跃在舞台上,我的心始终跟着剧情潮起潮落。
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认为,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用散文般的导演风格,多场次的剧情推进,以及歌与舞的适度介入,演出了劳动者的自豪,或者叫天镇人的自豪,甚至可以叫山西人的自豪和中国人的自豪。当全剧结束、演员谢幕的时候,我与邻座的两位观众一起发自内心地连续大声喊出了好几个“好!”
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陈燕萍认为该剧有许多通俗而又哲理深刻的台词,令人记忆深刻。如剧中冯念念说:“精神不脱贫,永远是乞丐。”“咱儿子上了北航,这辈子咱够了。”林亮亮说:“把心打扫干净,向着大海,向着阳光。”一个保姆说:“老天爷饿不死家家雀。”廖教授说:“进城之前,哪个不是乡下人。”盲人演出队队员说:“眼睛看不见,心里有阳光。”群众演员一起深情吟诵:“我的天镇,我的南洋河……”观众虽然看不到剧本,但看上一遍话剧,就把类似这样的台词都记住了,从一定意义上去理解和体会,正是这些“很硬很密”的台词,直接丰富和美化了舞台人物的精神境界,让观众看到甜蜜幸福的日子和充满阳光的明天。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迈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更大步伐。省文化厅副厅长赵银邦观看演出后动情地说,大同市歌舞剧院作为一个市级文艺院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踊跃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静下心来搞创作,深入生活搞创作,努力创作生产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不断将生动讲述山西故事的精品力作搬上舞台,体现了我省文艺工作者攀登艺术高峰的价值追求。子衿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