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稳稳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整个降落过程既惊心动魄又热血沸腾。
嫦娥四号好比降落在崇山峻岭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嫦娥三号好比降落在华北大平原,而嫦娥四号好比降落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嫦娥四号着陆区相当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1/8,且落区周围有海拔10公里高的山。不同于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着陆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区地形起伏达到6000米,可谓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难度大、时间短、风险高。”吴伟仁如是评价嫦娥四号此次在月球背面着陆之旅的突出特点。然而,风险越高意味着回报有可能也会越大。
除了科学上的意义,冯·卡门撞击坑对于中国而言还有另一层非凡的意义:它是以20世纪匈牙利裔美国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命名的,他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郭永怀都是他的亲传弟子。
3大看点
难度大
风险高
时间短
激动人心的700秒
10时15分:嫦娥四号迎来制动时刻,7500牛发动机开机,动力下降开始;
10时21分:降落相机开机,开始抓拍落月全过程;
10时25分:嫦娥四号转入悬停模式,随后不一会儿便转入避障模式;
10时26分24秒: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经历了近700秒的落月过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一切正常!
探测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
嫦娥四号降落的月球背面,高山和深谷迭现。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说,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
在没有太空探测器的年代,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的未知世界。越来越多前往月球的探测器让人们发现,原来月球背面和正面如此不同。
嫦娥四号的着陆区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也被也被公认为月球上最老公认为月球上最老、、最深的撞击盆地。在这里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相信会在科学上有很大的惊喜。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驶抵月背
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
距月面15公里
1 主减速段
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逐步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为零。
距月面8公里
2 快速调整段
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
距月面6公里
3 接近段
探测器不断接近月球。
距月面100米
4 悬停段
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
距月面30米
5 避障段
自主避障。
6 缓速下降段
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
1月3日10时26分
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