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0日,光明日报在一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栏目刊发文章《山西忻州:追梦路上阔步行》,对忻州近年来发生的城乡巨变进行深度报道。
文章写到,百余年前,这里是“有奈无奈,赤脚走到口外”的走西口之地;如今,这里是步步美景、舒适宜居的“心灵之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忻州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在追梦路上阔步前行。
文章说,截至2018年,忻州两个市(区)、11个县城、8个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区)、卫生县城(乡镇),创建数量位列山西省第一。午后走在忻州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临街商铺的橱窗正被擦拭一新,店前空地也扫得一尘不染;路边停车点上,骑行者将自己停放的共享单车小心扶正、摆齐;甚至连路边的垃圾箱,都被拾掇得整洁光亮。
文章写到,全民共创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为忻州“五创五整”打开一个突破口。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忻州市明确了创优城乡人居环境、实现脱贫振兴的工作思路。在城市“五创”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同时,一场农村“五整”活动,也在有2222个贫困村、797个深度贫困村铺陈开来。整村搬迁:截至2018年年底,忻州累计完成753个村的整村搬迁,安置3.9万人。整治风貌:257个村庄完成建筑特色风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快马加鞭未下鞍”。整村提升:户户通路、宽带入村、危房改造……17.93亿元的投资、7169个项目,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让世居于此的村民目不暇接。整治软散: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见了,以党员为主体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乡村组织日渐活跃,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整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取得初步成果,探索出一条生态治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路子。
文章说,蛰伏多年以后,这座有“晋北锁钥”之称的千年古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18年,忻州的城镇化率突破50%,标志着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城市型社会,成为载入忻州史册的一年。
文章结尾写到,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考察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牢记总书记的嘱托,300多万忻州人民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本报记者)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