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育app官网登录入口 \ 资讯列表 \ 大秦铁路30年
6656 2018-11-12 7:45:32
  • 降尘抑噪。

  • 行驶在大秦铁路上的重载列车。

这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创造并保持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等多项纪录——
  世界铁路看中国,中国重载看大秦。
  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承担着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近1/5,用户群辐射26个省、市、自治区,涵盖我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十大钢铁公司和上万家工矿企业。开通运营30年来,这条连接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三西”煤海与秦皇岛入海口的能源大通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载奇迹,成为改革开放众多奇迹中的闪耀一环。
  它创造并保持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等多项纪录。通过大秦铁路建设运营,中国铁路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如今,中国铁路重载装备、重载线路、重载通信信号和重载运输组织等技术和设计制造能力均居世界领先行列。

  坚持创新驱动——抢占铁路重载技术制高点
  这是大秦铁路创造的纪录:
  装车,30秒装一节80吨,1小时46分装一列2万吨列车;发车,一刻钟一趟;卸车,采取不摘钩连续翻卸,3辆一组,10秒翻转,卸完5秒归位;速度,重车每小时80公里,空车每小时90公里;制动,0.2秒同步操控;通信,延时不超0.6秒;装船,每秒5.1米……
  这些数据,凝聚着铁路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大秦铁路作为“中国重载第一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探索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重载运营管理、养护维修等标准化体系,建设大秦重载标准示范线,抢占“铁路货运重载技术的制高点”。
  大秦铁路地形复杂,桥梁隧道、曲线坡道众多,长2.6公里的2万吨列车常常同时扭出三、四个曲线,七、八个起伏,更给实现同步操纵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难题,铁路科研团队在大秦铁路先后开展了100多次科研试验,最终创新性地提出了把locotrol列车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通讯技术有机结合,完美实现了2万吨重载列车的前后机车“齐步走”,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网络化机车同步操纵命令无线传输,被重载界赞誉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大秦铁路这块试验田上,重载技术不断创新。我国自主研制的c80系列车体轻量化的重载货车、大功率和谐型机车被广泛应用;重载钢轨使用寿命由通过总重9~12亿吨提高到15~20亿吨;研发出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5t、ctc、微机联锁、zpw-2000、主体化机车信号、牵引供电、c80型货车牵引杆、120-1制动阀、大容量胶泥缓冲器等一大批技术成果。
  大秦铁路日益成熟的重载技术为推动中国重载铁路技术创新、引领世界重载运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4月2日,长近4公里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今年10月26日,在铁路重载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在太原局集团公司正式揭牌。“重载机车自动驾驶”“下一代移动通信(lte-r)”等极具前瞻性的研究项目,将带来重载技术进一步跃升,为中国铁路实现“三个世界领先、三个进一步提升”奋斗目标注入全新动力。

  创建绿色大秦——运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
  追溯大秦铁路的发展之路,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始终与其相伴。
  2004年起,大秦铁路连续实施2亿吨、4亿吨扩能改造,以每年5000万吨的增量速度连续4年运量攀升,实现了年运量1.5亿吨、2亿吨、2.5亿吨、3亿吨的“连级跳”。之后又创造了4亿吨、4.5亿吨的辉煌成绩,相当于用一条铁路的占地,新建了三条半煤炭大动脉,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2.4万亩土地,有效保护了沿线土地资源,将铁路运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
  据测算,铁路每增加1万吨货运量,可比公路完成同等运量节省能耗约110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0.6吨。今年以来,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大秦线等6条干线,山西、陕西、蒙西等6个区域为重点,实施“货运增量行动”,进一步发挥铁路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骨干作用。
  太原局集团公司积极推动大秦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通过完善运输方案,优化开车组织、车流结构和港口接卸,保证运输通畅、列车快去快回,开展“快速动车、压缩间隔”等提效攻关,今年截至9月底,大秦铁路完成运量33954万吨,并创下136.8万吨日运量历史新高。136.8万吨运量相当于分流了4万多辆30吨运煤车,减少了3万多吨的碳排放。
  在深入开展“货运增量行动”的同时,大秦铁路加大对煤炭运输扬尘的治理力度,有效防止重载列车高速运行时装载的煤炭产生扬尘,保护铁路周边生态环境,减少客户运输损耗。目前,大秦铁路有74个抑尘站,每年装车喷洒抑尘液约1600万吨。
  在此基础上,太原局集团公司还通过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积极开展再生制动回馈电能利用、高速铁路综合降噪、铁路建设生态修复、铁路环境保护系统监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打造绿色大秦,特别是保护大秦线途经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挑战运量极限——开启“速密重”并举发展模式
  大秦铁路开通初期,设计年运输能力5500万吨、远期目标1亿吨。而大秦铁路不仅突破了1亿吨设计能力,而且突破了原先世界公认的重载铁路年运量极限2亿吨,继而又突破3亿吨、4亿吨,创下4.5亿吨的最高纪录,被称为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目前,大秦铁路已具备了年运量4.5亿吨常态化运输能力。
  一次次突破,源于服务改革开放,守护万家灯火的使命担当。
  实现“多拉快跑”,可以从列车密度、速度、载重三方面着手。很多国家只是对其中一两方面进行改进。而大秦铁路连续实施的2亿吨、4亿吨扩能改造中,开启了快速度、高密度、大重量,“速密重”并举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独有的“集疏运配套、速密重管理、产运销组织”一体化体系,以最小的投入、用最短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重载发展之路。
  大秦铁路在全路首次以2800米、1700米的有效长对沿线车站正线、到发线进行延伸;它在全路首次采用可靠性更强的双线双向移频自动闭塞信号设备;它第一个全线采用光纤通信系统和微型计算机集中调度,实现了调度指挥人员对中间站接发车进路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在大秦铁路得到广泛运用。
  为确保“装得多”,太原局集团公司先后在大秦铁路源头建成16个2万吨、51个万吨等共计178个装车基地,平均不到2小时就可以装完一列2万吨列车。为了“卸得快”,大秦铁路实行港口协调办、站段、煤炭企业合署办公,建立秦皇岛港等“四港联动均衡卸车组织”等机制,及时组织煤炭到港入海。
  为让重载列车“跑起来”,大秦铁路压缩每一分钟,优化运输组织。“现在最快10分钟,最慢14分钟就可发出一列重载列车。”太原局集团公司运输处负责人说,为了使运输组织更科学、更精准,今年,大秦铁路按照“集中修日”“日常施工日”“非施工日”分别制定运输方案。
  目前,许多大秦铁路的运营模式、重载成果正被瓦日、唐呼等重载铁路推广应用,为我国发展重载铁路运输,进而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张毅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




上一篇
  • 【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精准脱贫的左权实践

    左权县,位于我省东部边缘,太行山山脊中段,清漳河中游。面积20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万亩。下辖10个乡镇、203个行政村,人口16万。全县总面积的80%左右为山岭沟壑,是典型的干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户18992户,贫困人口49622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脱贫?“靶向精准、以户为基、一人一策、本质脱贫”,左权...

    4567 2018-11-12 07:42
下一篇
  • 行走的课堂

    11月19日,长治信息技术工作坊的崔伟老师带领10名高一学生走出课堂,进行了一次测量地球半径的科学探究活动。该工作坊成立以来,不断创新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启了“行走的课堂”,让同学们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梁栋摄来源:山西日报责任编辑:向斌

    3862 2018-11-20 08:0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