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一”措施,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项目审批定制化、群众办事便利化、便民事项电子化
今年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七个一”工作措施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实行“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政府热线一号接通”。这是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良好“清亲”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
资源聚合,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
“放管服”改革是政府发起的一场自我革命,晋中市在“放管服”改革的征程上始终冲锋在前。近年来,该市集成建设“市民之家”、集中商事服务审批、整合投诉咨询平台,按照整体政府理念,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集成服务。
商事制度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晋中市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经营许可部门、刻章单位,在市政务大厅开展“证、照、税、行、章”一体化集成服务,通过证照联办、联席会议、网上办事、数据实时共享、银行代理服务、证照邮寄等机制和手段,工商登记、税票领取、经营许可、银行开户、公章刻制按“一件事”办理,实现了企业开办全过程“一天办结”,比过去时限压减了80%。其中,印章刻制由3个工作日减为20分钟,压减了98.6%。试行“准入即营”、多证合一改革,实行“多证合一、一证一码”和“取照即营、承诺办证”两种模式,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极大地改变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时空概念,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或不跑腿,大大发挥了有为政府的作用。这种“五位一体”集成服务的做法受到了国办及我省的关注和肯定。
流程精准,推进项目审批定制化
晋中市持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优化流程设计上,按照专业化、易操作的原则,设计具有专家特色的标准化流程图,编制全要素“一本清”《投资项目报件指南》,编制投资项目办理事项勾选清单,通过必审项和按需办理事项的清单勾选,强化了一次性告知,使项目申办人快速熟悉其投资项目所需办理的事项及流程,为后期手续办理打好了基础。在健全大项目落实机制上,市政府建立投资项目预评审机制,优化决策流程,提高了投资项目管理的效果和执行效率,确保了为重大项目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搭建并联审批平台上,实行“并联办 承诺办 合作办”模式,把企业当客户,通过政企联席会、融缺受理、承诺办理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项目立项(审批和核准项目除外)、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各1个工作日办结,均压减了80%,不动产权证和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分别压减了95%、90%。在提升服务能级上,运用人工智能,实现“一图导航”;设立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整合相关部门的登记信息,实行“一表登记”;探索建筑师负责制和bim智能化并联办理平台,对项目审批全过程材料进行优化整合、综合利用;加快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事业手续办理,强化专家评审、中介服务监管,压缩服务时限。在开展全程帮办服务上,政务大厅建立值班主任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定制服务,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在手续准备成熟度高的情况下,项目审批全流程最快可以在21天完成,比过去压减53%,构建起了阳光高效的“清亲”政商关系,大大激发了有效市场的功能。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115个,落地64个,开工59个,落地率和开工率分别为55.6%和51.3%。
简政提效,推进群众办事便利化
为突出简政提效、推进群众办事便利化,晋中市依托“共享晋中10360”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零站式、零跑腿”和“一窗受理、一岗办结”的“零零一一”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建设“不打烊”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市政务大厅“共享晋中10360”政务服务平台是网上办事的唯一平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入口、出口全部整合到此平台办理,由市级领导担任总台长,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形成政务服务“高速路网”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同时,整合公共资源,在全省率先组建“市民之家”,汇集政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公安出入境、社会公证,实现“一楼式”办公,将市直14个公共办事大厅设为“市民之家”驿站。同时,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形成遍及全市的政务服务网络,群众办事实现了“一门办”“就近办”。推行“三四五”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制、告知制、承诺制“三制提质”,实行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四减提效”,实行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次跑腿、一本告清、一号兜底“五个一提速”。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该市连续多年刀刃向内进行审批服务“革命性”变革,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108项,为全省最少,服务环节平均减少60%,服务时限平均压减70%以上,“只跑一次腿”事项将近60%,10分钟可办的“政务闪办”事项近20%,首批“零跑腿”事项近30%。针对群众反映的申报材料多的情况,晋中市还采取“减证便民”简化服务,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部门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目前,市级政务服务申报材料压减20%以上。
平台共享,推进便民事项电子化
互联网平台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为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网上办理、打造“不打烊”的“数字政府”晋中市将95条非紧急类政府服务热线进行整合,在全省率先建设融咨询投诉举报为一体的12345政府热线“一号通”,搭建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与“一号通”并网运行,建立“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各方联动、限时办结、评价考核”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纲,每周动态了解掌握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受理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联动,接受处理企业和企业家诉求。畅通电话、微信、网站等渠道,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要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等民生问题,以及帮商助商等优化营商环境问题,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攻难点、解热点、治痛点、打堵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点,企业和群众诉求解决率明显提升。上半年,12345政府热线“一号通”共接听市民来电112563次,当场解答103458次,解答率91.91%,派单3413件,已办结2945件,办结率86%;营商环境共受理117件,已办理104条,办结率为89%。本报记者张谦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