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丽媛)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常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5月15日,记者从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林学会联合组织的“中国最美古树”评选活动中,我省5株古树获此殊荣。
此次,入选“中国最美古树”的5株古树分别是:原平市大林乡西神头村的楸树、永济市虞乡镇张家窑村的麻栎、泽州县柳树口镇麻峪村的黄栌、和顺县青城镇神堂峪村的元宝槭、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的紫丁香。5株古树除最美紫丁香为二级古树外,其余都为一级古树;以最美麻栎树龄最长,为4200年。最美楸树以2000年的树龄和13.2米的胸径成为我国已知楸树中树龄最长、胸径最粗的一株,被称为“华夏第一楸”。
本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国最美古树”,旨在进一步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共有85株古树获誉“中国最美古树”。
我省古树名木众多,保护古树名木一直是全省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截至2017年12月,我省共普查出古树名木10万多株,涉及47科92属175种,其中散生古树2.34万余株,包括一级古树4700多株、二级古树4600多株、三级古树1.37万余株、名木146株。群状古树有200多处,共7.8万余株。
“这5株古树以其独特的造型、奇特的生长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入围。这样的古树我省还有很多,它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经济、科研等价值。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自然与社会发展历史,弘扬先进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山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许鹏表示。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