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系列评论之六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上世纪60年代,郭兰英一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把我省的秀丽景象传遍大江南北。然而,富煤缺水的资源禀赋,使我省在历史上为全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产业结构趋向单一、资源损耗、生态破坏,成为全国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战略位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生态系统脆弱、环境问题突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习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六大重要任务之一,分别从加强资源开发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三个方面全力支持建设美丽山西。
那么,如何落实《意见》呢?
加强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重点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资源型省份,山西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历史欠账很多。
近年来通过加大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平朔矿区、太原城郊森林公园、中铝山西分公司孝义铝矿等资源开发地区的生态治理修复已经初见成效。今年4月,我省进一步提出,要以改革的办法推进环境治理,创新第三方治理、融资平台建设、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模式。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意见》要求我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汾河等流域生态修复和系统整治;要求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区保塬工作;要求加快水权交易市场建设;要求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我们要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转型发展的题中之义;要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开展铁腕治污,系统整治山水林田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山西人均供水量和亩均用水量两项主要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当务之急。2006年起,水利部先后将太原、晋城、侯马、阳泉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从而带动了我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目前,山西省正在实施最严格的节水措施,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意见》明确:在确保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前提下,允许山西省在省域内科学合理配置环境容量。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新资源观,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坚持节约优先不动摇。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9月21日,环保部命名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右玉县获得两项桂冠。
既有高屋建瓴的《意见》指南,又有生态文明的身边榜样,美丽山西建设必将成为我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再唱“山西好风光”!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