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育app官网登录入口 \ 资讯列表 \ 一线调查——托管:让农业集约 高效 优质
4995 2018-10-29 7:32:47
  •   万荣县是我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试点县,该县将耕、种、防、收等环节全部或部分作业委托给专业化经营组织统一实施,实现了农业的降本增效。图为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大田作业。

『阅读提示』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兼业化趋势,有的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近些年来,我省和全国各地一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探索推进服务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新轨道。作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省,我省从2017年起,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强化指导,扎实推进,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多种有效服务形式,推动我省农业朝着集约、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人走了 谁来种地

  金秋10月,广阔的田野上,正是玉米等大宗作物收获的季节,但闻风吹庄稼摇曳的声音,不见农民挥舞镰刀的身影,庞大的玉米联合收割机缓缓开过,饱满的玉米粒就从秸秆上“跳入”农户的编织袋里。从晋南到晋北,从太行到吕梁,“花钱买服务”已经成为我省许多农民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从整地、播种到施肥,再到管护、收割和销售交给专业的社会化经营主体来组织实施在广大农村已成为一种趋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正在三晋大地悄然推开。
  晋中市平遥县曹村耕地面积2900亩,2300口人,其中儿童200多人,老人100多人。和许多农村一样,村里80%的青壮劳力离开土地,外出打工。人走了,地还在,谁来种?2017年,平遥和之瑞联合社在县里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曹村有270户将自家的970亩地交给联合社“打理”。当年和之瑞联合社就把平遥县6个乡镇90多个村的3万余亩土地组织起来了,以“土地托管”的形式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洪洞县明姜旺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旺旺每年一到秋天总是在田间地头忙碌,他是我省较早探索规模农业生产托管者之一。2011年4月,马旺旺联合其他5人,以农机入社,筹资110万元注册成立了旺旺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春耕到秋收,合作社的农机手全部忙在田间,为农户提供耕整土地、播种作物、收获粮食等服务。一到农忙季节,合作社的每台设备都开足马力在田野上作业。
  当初,马旺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正是时下流行的农业生产托管:“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到城里打工的越来越多,由于我是农机手,不少村民经常请我帮忙耕种收割,后来又有人请我帮忙打药、施肥、除草,就这样从最初的单一环节服务,自然而然发展到了全过程的代耕代种,前来“入托”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马旺旺的想法并不算独树一帜,农业生产托管的好处显而易见。潞城的黄池供销社、忻府区的美莱众联、榆次区的张九元等企业和个人有着与马旺旺相同的经历,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了农业生产托管的队伍当中,在各个生产环节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动农业朝着集约、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地还在 如何增效益

  提起我省的山阴县,很多人首先想起的便是境内的煤炭资源,但这两年的山阴,除了煤炭产业外,还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农业生产变革在这里发生着。
  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林对记者说:“我们去年做‘土地托管’时,玉米所给了我们很大支持。首先提供了3个玉米优良品种,然后对整个托管流程进行指导,邵林生所长带领技术团队下来给我们指点迷津,2017年经过秋季测产,玉米增产增效明显。”
  高林说的玉米所是省农科院的玉米研究所,当家人邵林生常年从事农业生产托管方面的研究,他总结出的“增益型、套餐式”土地托管模式下玉米全产业链服务的经营模式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该模式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以当地的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在保证农民经营权、收益权的情况下,对周边村农户零散土地进行吸纳统一机械化服务,托管方以减少农资经销环节、薄利多销、让利于民的方式挣取经营服务费,被托管方以在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资和机械作业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并把自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托管方和农户的利益双赢。
  樊月发是山阴县北王庄村的村民,“土地托管”第一年进行的时候,他对这个模式并不看好,今年,他却主动将自己家的20多亩土地进行了托管。目前,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托管合同,靠菜单式服务,2018年在山阴县成功托管农户土地2.6万亩。
  放眼全省,各地的农业生产托管可谓各有千秋。洪洞县以托管项目资金撬动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托管方式由“保姆”到“管家”的提升;屯留县的“保姆式”全程托管 “菜单式”半托管经验,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试点农户亩均增收21.3%;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农户付给服务组织一定托管费用后,3450余亩小麦的耕、种、防、收、运输、秸秆还田等就由“职业农民”全程负责,农民可放心外出务工,收入也因此大幅增加……
  省农业农村厅经管局局长马向荣对记者说:“无论哪一种托管模式都遵循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一原则,我省的土地托管试点工作才得以在全省迅速推广,实现了土地的节本增效。”

谋长远 服务标准化

  由于农业生产托管市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经营主体,有的压级压价降低服务质量,有的不了解当地地理条件导致粮食产量降低,有的因为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明确造成钱款纠纷,还有的盲目垫资扩张“地盘”,这些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托管的进行。省农业农村厅经管局副局长敖军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来说,必须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才能使农业生产托管走的更顺更远。”
  屯留县是我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试点县,该县围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旋地、烘干等环节制定出台相关作业标准,并在全县10个乡镇、30个村施行,共计托管面积51663亩,玉米机械化烘干、运输储藏8325吨,服务农户6484户,在托管区域实现了亩均增收约260元。预计2018年秋收后,还有更多农户加入,托管土地面积将会达10万亩以上。
  2017年,我省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省,国家财政出资推动此项工作,当年选择10个粮食生产大县,聚焦小麦、玉米、马铃薯、杂粮等粮食作物生产的“耕、种、防、收”环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截至今年6月份,完成托管服务补助面积46万亩,服务小农户8.1万户,各类经营主体143个加入到托管队伍中,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21个,农业企业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9个,通过项目实施在引导小农户、专业大户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接受社会化服务,推进服务带动规模经营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2018年,我省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由10个增加到27个,国家下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7731万元,完成托管服务补助面积77万亩以上,全省托管服务面积发展到567万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农业生产托管带来的益处。本报记者 李全宏文/图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




上一篇
  • 沁源4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沁源县2018秋冬季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暨现场推进会日前在位于黄土坡岭下的小岭底村举行。随着黄土坡隧道工程的奠基,总投资达71.73亿元的48个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这是沁源县继上半年15个转型项目集中开工后,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上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沁源县紧紧围绕省、市“转型项目建设年”总体安排部署,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精准招商、定向招商、系统招商、委托招商,引进了一批新...

    4680 2018-10-29 07:16
下一篇
  • 北博会闭幕 山西展团收获颇丰

    本报讯(记者 史莉 通讯员 贾利莎)10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闭幕,在为期4天的展览中,以“文化三晋创意山西”为主题的山西展馆备受参展观众瞩目,收获颇丰。  本次北博会,山西展区注重从项目推介、成就展示、华体育app官网登录入口的产品展示等多个维度宣传展示我省近年来文化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重点展示我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文化旅游融合重点示范项目、文博文创产品、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新业态四大板块。山西世...

    3803 2018-10-30 07: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