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育app官网登录入口 \ 资讯列表 \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时不我待
4892 2017-8-23 8:15:00

  1690年的盛夏,烈日灼灼。荒原戈壁之上,山西商人的驼队顶着风沙在横跨欧亚的“万里茶路”上艰难行进。
  300多年后,驼铃声声穿越时光,与现代山西发展强音交响——2017年2月15日,山西首趟中欧班列拉响汽笛,驰骋6000多公里抵达俄罗斯列索西比尔斯克。
  走过近40年改革开放之路,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落下了脚步,如今,转型发展成为山西的必然选择。走好新征程,新一轮对外开放迫在眉睫。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山西再也不能错过。必须“整体转身,眼睛向外,登高望远”,以全新的历史姿态,奋起直追,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对外开放是时代潮流,必须矢志不移

  2017年新年伊始,我省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学习考察,召开两地工作交流座谈会,签署《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省委省政府“新年办的第一件事”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山西正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力推进区域间合作,正以更积极的心态与外界互联互通,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早在1984年10月,邓小平明确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国家尚且如此,对于山西这样的内陆省份来说,对外开放尤其重要。
  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是山西振兴崛起、摆脱资源型经济桎梏的必由之路。
  时代往往赋予担当者以重要使命。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提出山西“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任务,这其中不仅饱含殷殷期待,承载了沉甸甸的信任,更为山西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山西长期以来依赖单一的发展路径,养成了眼睛向内的习惯。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大同调研时强调,要克服资源型地区眼睛向内的习惯,整体上转过身来,眼睛向外,登高望远,以开放的心态推进转型发展。“整体转身,眼睛向外,登高望远”,这是对大同市对外开放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全省对外开放工作提出的要求。
  8月7日,在太原调研铁路、公路、机场和口岸、无水港(物流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时,楼阳生省长指出,“山西一定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服务转型为目标,以基础设施为支撑,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势不可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敞开胸怀,兼收并蓄,与他省、他国,互容互鉴、互联互通,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山西才能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

  开放不足是落后症结,必须加快步伐

  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不进则退。 
  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山西拥有大而全的轻工业,拥有风靡全国行销海外的众多名牌——年产量高达千万只的华杰电子表,引领时尚;让全国400万家庭主妇解放双手的海棠洗衣机,行销全国13个省市;金牌产品春笋电视机,称雄一方……
  这些消逝了的名牌产品,充分说明当时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不落后,在经济存量和经济质量上还具有一定优势。
  然而,一份中部六省社会发展能力比较研究报告显示,在1978年以后的20年间,从位次区间变化来看,山西在六省中变动幅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并且在剧烈变动中位次不断后移。
  尤其是近10多年,山西经济起伏跌宕,既有在资源热潮下的高gdp增速时期,又有断崖式下滑的困难时期。2015年,我省gdp增速跌至3.1%,在全国排在倒数位置。
  这些年,煤炭的“挤出效应”,将我省原有的轻工业逐步扼杀,导致依赖资源、吃“煤炭饭”。对外开放定位缺失,对外贸易交流单一,对外开拓市场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经济发展倚重资源简单输出,又没有沿边靠海的地理优势,山西对外开放停滞不前。
  “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骆惠宁书记一语中的。开放意识不足和能力不强,不愿意走出去、走不出去是长期以来制约全省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省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呈现出新的气象。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经济增速赶上全国步伐,全省经济发展步入合理区间,不仅经济增长迈上新台阶,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来之不易的成绩,彰显了全省推动转型发展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效,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是正确的。
  实践证明,山西要不断提升转型发展水平,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素质和开放能力;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把山西经济纳入国际国内市场大循环,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必须充分把握


  作为我省“走出去”的大型品牌推介活动,“山西品牌丝路行”开展以来,400多家企业、2000多种产品一一亮相,俄罗斯、波兰、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对山西有了更多了解,对山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有了平台才能跳得更高、望得更远。从历史发展来看,山西自然条件虽“先天不足”,但山西商人在全国积极寻求机遇,搭建平台,创造了一代晋商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讲到,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
  开放,曾是山西的自豪。山西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是对晋商精神的再认识和再传承。如今,晋商不再是故事里的繁华与峥嵘,万里茶路也不仅仅是一条商贸之路,岁月的洗礼和升华,除了厚重的历史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高度赞扬晋商精神,呼唤当代“涌现更多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的新晋商,在对外开放、振兴崛起中再创辉煌!”
  历史、现实与未来,正在彼此呼应,山西面对着新的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习总书记指出,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定位将引领山西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今年3月,在山西品牌丝路行推进会上,省商务厅厅长孙跃进表示,山西要开放首先就要走出去,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与此同时,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促进环渤海地区共同发展,同样是对我省影响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国家战略。
  山西位于内陆协作区,既是保障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强力支撑,又是环渤海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联系纽带。我省可以充分发挥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和战略点作用,立足于环渤海经济圈西部门户的区域定位,做好陆上丝绸之路能源经济带与京津冀有效对接的桥梁纽带。
  山西新一轮对外开放迫在眉睫,这是历史发出的呼唤,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全省转型发展的必然抉择。从文化名片到旅游名片,从农副产品到食品加工,从新型能源基地到“山西制造”……山西正进一步扩大开放,迈向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新征程。本报记者 冷雪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

上一篇
  • 赢得伟大胜利的法宝——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

      80年前在延安窑洞诞生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两论”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必须反复研读和运用的经典。  “两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两论”是世界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的...

    5247 2017-08-22 08:31
下一篇
  • 共产党人应做现代君子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支撑,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换言之,共产党人应做现代君子。  在儒家看来,君子首先必须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主要体现在对“道”的执着追求上。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提出,君子...

    4552 2017-08-23 08:5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