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育app官网登录入口 \ 资讯列表 \ 生态扶贫绿了山川富了百姓
5163 2018-6-28 7:59:00
  • 图为交城县东坡底乡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天瑞小区。 本报记者史晓波摄

  • 景慎好摄

  •   岚县界河口镇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在荒山上植绿。
      梁海珍摄

  • 亮点数据 数据提供:省林业厅

  •  

  •  

  •  

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要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前天我在吕梁和忻州看到,植树造林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我在从北京来的飞机上往下看,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你们提出“一个战场,两场战役”,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要坚持下去,不断取得实效。

——习近平


  从破旧老屋到漂亮新房,从荒山秃岭到满目青翠……
  去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期间,进山村,访农家,他牵挂着农民的生活,关心着地里的庄稼。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那些事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全省3350个需要搬迁的自然村,已有1271个村完成搬迁,1496个村正在搬迁,583个村的安置点工程全部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一年来,我省生态扶贫的覆盖地域更加扩大,我省发展造林合作社3153个,吸纳贫困人口6.6万人,今年已完成人工造林191万亩。
  时隔一年,我们深情回望,殷殷嘱托,铭记在心。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好日子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目前,我省发展造林专业合作社3153个,吸纳贫困人口6.6万人,今年已完成人工造林191万亩

  本报讯(记者张丽媛)这些天,岚县界河口镇东口子村村民李贵珍、王巧莲老两口都是早出晚归,因为他们忙着在合作社里为新栽的沙棘苗锄草。说起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老两口脸上笑开了花:“去年我们跟着合作社挣了1.6万元,这生活再也不发愁了。”他们所说的合作社是岚县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牵头人郑二小告诉记者:“合作社36户社员有33户是贫困户,去年完成了1000亩造林任务,参与造林的贫困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今年春天又栽了1500亩沙棘,我们今年的收入也不会差。”
  岚县是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重点县,也是我省生态扶贫造林试点县。近年来,他们积极创新大胆探索,组建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60%以上的社员为贫困户,在收益分配上,造林项目总投入的45%以上用于劳务支出,利润的60%根据社员投劳进行分配。为了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规定所栽植的林木权属归原承包人所有。造林工程坚持统一规划设计,并由第三方进行验收。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介绍,目前全县共有102个造林合作社,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751户,去年实施的13.87万亩造林工程全部由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500元。
  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高度重叠。如何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大战役?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保护修复,把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统筹增绿增收互促双赢,协调生态生计全面发展,创新市场化造林机制,走出一条生态脱贫新路。我省先后出台了《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扶贫行动方案》《关于扶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见》等,编制了合作社造林的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规范和明确了合作社的运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各地积极探索保证贫困群众利益的运作机制,将造林成效与群众利益直接挂钩,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在全省各地如雨后春笋,贫困群众参与造林脱贫已经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省林业厅林改处邢俊华告诉记者,全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3153个,吸纳贫困人口6.6万人。去年一年,58个贫困县组建的2783个合作社承揽了造林任务277万亩,涉及的5.4万名贫困社员共获得劳务收入4.7亿元,人均增收8700元。其中,河曲、柳林、大宁等26个县贫困社员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今年合作社承担人工造林任务280万亩,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191万亩。
  为了实现贫困群众长期持续增收,我省不断完善造林合作社的运行机制,鼓励合作社由单一造林向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并全面推行林业循环经济模式,增加经营性、资产性收益。引导支持合作社承担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森林资源管护等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让贫困社员获得更多的劳务收益。实践证明,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2017年9月25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随后,山西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马兰柱的绿色梦

  站在村后的山头上,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绿让人心旷神怡。老马拍了拍手上的黄土,放下铁锹,喝了两大口水。“这工作真不赖,挖个坑,种个树,不仅绿了荒山,一个月还能挣2000多票子,这好事哪儿找!”6月14日,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村民马兰柱坐在山坡边跟记者唠起他的幸福生活。
  老马这几十年一直在土地里刨营生,一年到头收入不足5000元钱,两个儿子结婚还让他欠了一屁股债,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从2016年开始,岚县将生态治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全县推广“合作社 贫困户”的造林模式。村里的“绿化高手”马兰柱带头,在岚县第一个“吃螃蟹”,组建了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从此,老马的人生变化让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第一年,合作社就通过议标的方式承揽了1500亩绿化任务,并拿到了20%的项目款项。剩余款项,待林木成活后分两年付清。今年,他们又承揽了县里1800亩的造林任务。“总的工程量将近100万元,现在干了两个多月,社员们平均收入4000多块钱。”老马算起了他的收入账。
  在唠嗑的中间,合作社社员贾引民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老马,咱们今年栽的树苗成活率不错。大家都说今年管护起来特别容易。”贾引民指着一片油松林高兴地说。
  今年68岁的贾引民无儿无女,是会里村的五保户。因为穷,打了几十年的光棍。2016年,老贾加入村里的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当年不仅挣了4000多元,还娶到了新媳妇。从此,老贾的脸上笑容不断。“王记者,我们的造林合作社现在办得红红火火,大家干劲很足。这两年社员们年年都有大几千块钱的收入。”老贾拿着一根树枝跟记者边比划边说。
  马兰柱悄悄告诉记者:“现在老贾的日子过得好着呢!加入合作社娶上媳妇后,一到植树造林的季节就主动找上门要去干活。”
  2016年,岚县进行试点,引导贫困群众先后成立4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到如今,全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2个,覆盖了12个乡镇121个村5155名贫困人口。去年,全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收入达2000万元。
  岚县林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岚县计划实施的3.4万亩荒山造林、2万亩合作造林、7万亩退耕还林造林和3万亩野生沙棘改造工程将全部由造林合作社承接。“十三五”期间,岚县将完成造林绿化30万亩,届时,造林劳务收入、管护收入、苗木销售、林业资产收益几项叠加能实现收益6亿元,可使1.2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本报记者王少科


  记者手记
  “政府花钱买林子,农民栽树挣票子”,这句话在吕梁当地成了顺口溜。发展生态环保,推动生态扶贫,关键是创新“增绿”变“增收”的有效机制。岚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探索,实现了生态与生计的辩证统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吕梁山的底色必将越来越绿,老百姓在绿色中实现致富的梦想也会越来越近。

大家说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资产管理中心主任 薛习作
  我是个普通的林业职工,26年来见证了吕梁山的变化。2014年开始,林局与驻地联合实施合作造林工程,我们负责的工程区灌木多、石头多、土层薄、坡度陡,施工难度大,我们硬是穿荆棘攀崖畔,手搬石头肩扛苗,不仅按期优质完成任务,还总结形成一套抗旱造林综合实用技术。随着生态治理工程的持续推进,昔日随处可见黄土、遍地低矮灌丛的209国道白龙山山系、313省道野鸡山山系,如今已是连绵群山层峦叠翠。我时常登上山顶,眺望渐渐由黄转绿的山坡,林业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岢岚县峪康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合作社理事长 朱祥园
  刚了解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时,我就知道这个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受益的事情一定会给村子带来改变。于是,在管涔林局水门林场的帮助下,我带着村里22户62人组建了峪康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合作社。去年,我们承揽了500亩的造林任务和2000亩的林下中药材种植任务。合作社54名贫困社员平均每人获得4000多元的收入。以前村民只关心自己地里的收成,现在大家没事就上山转转,看看哪块需要锄草、哪些需要补水,保证牛羊不破坏新栽植的树苗。下一步,我计划利用林农手中闲置资金发展一些新的涉林产业。看着一天天渐绿的山头,我觉得自己心里充满希望。

  大宁县曲峨镇白村村民 冯还堂
  去年县里建造林合作社,我第一个报了名。合作社给我划了35亩荒坡,我有空就来干,干完后,合作社验收。既不耽误种庄稼又不耽误挣钱。去年跟着合作社我挣了9800元,比村里在太原打工的那几个娃还挣得多哩。除了这,我还是合作社的护林员,负责看护1800多亩荒坡林地,护得好合作社每年还另外给我3000元。人家合作社从不欠我1分钱,一年下来我存了9000元。别看我66岁了,但我还要跟着合作社干。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

 

上一篇
  • 晋城市扎实推进“融合党建”

    本报讯(记者李志军 郑璐)6月26日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上,晋城市委强化“融合党建”的理念,力求“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会上推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推进“融合党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今年以来,晋城市委持续不断地探索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业务工作,着力解决党建与发展“一手软、一手硬”,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在思想引导...

    4451 2018-06-28 07:57
下一篇
  • 整村搬迁搬出百姓好日子

    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我省各地以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围绕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重点问题,“六环联动”有序推进整村搬迁,一个个安置点成了群众喜爱的新家园。图为岢岚县广惠园集中安置小区。 本报记者史晓波摄吕如堂(右二)和乡亲们在交流。本报通讯员石磊摄亮点数据 制图刘铁军   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

    7620 2018-06-28 08:0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