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马越:石楼县的得名源于县东部的石楼山,古时称通天山,因山上石叠如楼,在唐时改名为石楼山。石楼县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表复盖着厚厚的黄土,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虽然石楼县矿藏资源较丰富,但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因而石楼县的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是倒数的。
赵飞:也因石楼这一方水土,养就了石楼这一方人。石楼人纯朴、热情,厚道,不愧为革命老区的人。比如石楼县林业局曾经的总工程师王应义,在他的带领下,石楼县的林地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不足1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万亩,石楼县成为全国人均红枣面积最大的县,红枣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他也被评为“山西记忆”2005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入选“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候选人之一。
马越:石楼县在人们的印象中比较模糊,谈起石楼来,除了穷还是穷。石楼县虽然土地贫瘠,却有着丰厚的历史。说到石楼不光有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这里还曾出土过青铜国宝龙形觥;弯曲度几乎呈“句号”的天下黄河第一湾从这里流过;这里还有姜太公、桃花女的故事……
赵飞:是啊,石楼县是"文物大县",在境内多处发现古代遗存的白灰层、火种和陶器,属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这表明新石器中晚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马越:石楼一带的原始文化遗存,过去由于缺乏应有的调查工作,几乎是一无所知。1980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在石楼调查时发现了岔沟遗址,经过发掘,发现石楼岔沟古窑洞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窑洞,共有20处,其中一处属仰韶文化时期,其余都属龙山文化时期。
赵飞:所以啊,石楼县大批出土的地下文物曾令考古学家赞叹“石楼这个地方很神奇,值得考究。”刚才说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体现在陶器上,出现了有彩绘的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主要呈现红色,所以也叫彩陶文化。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马越:说到这我想插一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的典型代表。
赵飞:好,等我们说到临汾的时候再详细说。